- 手机:
- 400-000-9928
- 电话:
- 020-36772040
- 邮箱:
- server@gdyulian.com
- 地址:
-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上胜东街46号上胜创意园I座
2025年3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儿童测量体重。谢尚国/视觉中国/图
4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设置体重管理门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省(区、市)属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要在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实现体重管理门诊设置全覆盖。
4月14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等3个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到2030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人群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初步减缓,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关税时,制药产业未被包括。4月8日,特朗普在一场共和党筹款人晚宴上宣布,他很快将对进口药品加征“大额的”关税。消息一出,引发全球医药板块震动。
长久以来,美国遵循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出台的一项协议,对大部分进口成品药免征关税。该协议的原意是保障药品的可及性,在此背景下,美国2024年药品进口额超过2130亿美元,与10年前相比增加了1.5倍。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如按地域划分,2024年,国内医药产品对美出口总额达190.4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2%,比排名2-4位的印度、日本和德国加起来还要多。
健言:由于利润薄、成本敏感,国内仿制药、低值医用耗材领域受关税的影响将最直接。成品药之外,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原料药(API)及中间体生产商,以及依赖中美双边的CDMO企业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还会产生人道主义危机。例如,许多抗生素、化疗药物的原料来自中国,关税可能导致生产延迟或涨价;降压药、降糖药若因成本上涨减产,可能影响数百万患者;非洲、拉美等地区依赖中美低价仿制药,关税可能推高全球药价,导致贫困患者无法获得治疗;未来如果出现新的大流行病,关税壁垒可能拖慢疫苗生产和分发速度。中美双方可能在疫苗研发、传染病监测等领域减少合作,削弱全球应对能力。(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
4月1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将在单克隆抗体疗法和其他药物的研发中,用更有效、更贴近人体的实验方法取代动物实验。
在正常的新药研发流程中,药物或疗法必须先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推进至人体实验。在公告中,FDA提出将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药物毒性计算模型、类器官模型和真实世界的人类数据”等新方法来减少动物实验,降低研发成本,并最终降低药品价格。
为了评估这些替代手段的可靠性,FDA将寻求“来自其他国家的现有真实世界安全数据”。这些国家需要具有可比的监管标准,并且已对该药物进行了人体研究。
健言:对于FDA的这一决定,各方观点不同。医学博主@子陵在听歌表示,大量临床前试验需要在动物体内做,包括药理学、毒理学、有效性试验。这些是不能取代的,不做的话会增加临床试验受试者风险。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些美国学者对这一变化感到乐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位教授表示,此举将以更少的资源更快地提供药物,真正改善公共卫生。
4月8日,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NSCEB)发布报告称,美国政府必须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至少150亿美元,以应对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迅速崛起,并巩固其在全球的技术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使用相当篇幅强调了来自中国的竞争,尤其是中国CXO产业,以及产业龙头药明康德。报告称,有79%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至少在某些生产环节依赖于药明康德和其他中国公司。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种依赖可能只会增加。若要建立可以替代药明康德的本土服务体系,美国企业可能至少需要八年时间。
NSCEB由美国国会于2022年授权成立,旨在评估生物技术进步对国家经济与安全的影响。在运行的两年中,委员会将关注重点迅速聚焦于中国,力图促成如《生物安全法案》等一系列立法动作。
近日,有消费者向媒体控诉可复美在一款产品中添加了人表皮生长因子。4月12日凌晨,可复美回应,表示其旗下所有产品均未添加人表皮生长因子。经独立的双重检测,也未检出人表皮生长因子成分。
可复美是上市公司巨子生物(旗下的品牌。财报显示,2024年,可复美单一品牌为巨子生物贡献了八成左右的营收,约为45亿元。
表皮生长因子又名“人寡肽-1”,临床适应证为外用治疗烧伤、创伤及外科伤口愈合,加速移植的表皮生长。但由于分子量较大,在正常皮肤屏障条件下较难被吸收,一旦皮肤屏障功能不全,可能会引发安全性问题,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
此前据大象新闻报道,消费者秦女士在使用“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修复敷料(G型)”后出现“馒化脸”。在把该产品送检后,检测出了未备案的成分:表皮生长因子及吐温-80。不过,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秦女士出具了不予立案告知书称,经核查,未发现消费者所反映的问题。
大象新闻记者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对同款产品和多款其他产品进行检测,有9款检出表皮生长因子。但报道也称,现行法规尚未明确指定争议成分(如表皮生长因子)的检测方法和机构资质要求。
4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结果,至少2名涉事人员来自医院,至少12起案件与医学相关。
通报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魏成喜等分别为相关责任作者发表的10篇论文涉嫌学术不端开展了调查。公开资料显示,魏成喜曾任内蒙古民族大学原医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这些论文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癫痫、乳腺癌等。通报显示,魏成喜存在买卖实验数据、编造研究过程、不当署名问题,还以购买生物试剂名义报销购买数据的费用、制定违规的内部经费管理规定、违规支配使用他人项目资金,此外,将问题数据和论文列入相关基金项目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
根据相关规定,撤销魏成喜的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追回这两个项目的已拨资金,永久取消魏成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
据《科学》4月11日消息,因植入体内的猪肾失去功能,人类猪肾移植最长存活纪录保持者托瓦娜·鲁尼已于4月4日被迫取出猪肾,创下猪器官在人体内存活130天的纪录。
2024年11月25日,托瓦娜·鲁尼在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接受了猪肾移植手术,成为当时全球唯一拥有猪肾的人。手术后,她在免疫抑制药物的帮助下身体恢复良好,2025年2月返回家中。3月下旬,她的免疫系统开始对器官产生排斥。研究团队评估风险过后,最终决定将猪肾脏移除。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5例活体猪肾移植病例。其中,第一例患者在移植后51天因心脏意外事件去世,第二例患者在移植后47天因肾脏衰竭取出移植肾脏。
健言:3月下旬,由中国研究团队开展的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肝异种移植至人体”临床试验在《自然》杂志发表。异种器官移植的前景十分广阔,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器官供需严重失衡的局面,但排异反应仍是一道难以攻克的难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基因编辑敲除异种器官中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同时在手术前后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
4月10日,针对中重度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药物波哌达可基注射液(商品名:信玖凝)正式获批。该产品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基因疗法、血友病B基因治疗药物。该药物由上海信念医药全资子公司研发,日本武田制药获得商业化权益。
该基因治疗药物采用工程化改造的嗜肝性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将优化的人凝血因子Ⅸ基因递送到患者肝脏细胞内。只需注射一针,该药物就能将产生正常凝血因子Ⅸ优化后的基因提供给患者,让患者实现“自体供给”,不再需要频繁注射外源凝血因子。
此前,全球已有8款rAAV基因治疗药物获批,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杜氏肌营养不良等罕见病及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信玖凝是中国首款rAAV基因治疗药物。除中国市场外,波哌达可基注射液已经在美国和欧盟申报,并获得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儿科罕见病资格认定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授予的先进治疗药物分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