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陆)Kaiyun·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020-36772040
克隆服务 PRODUCTS
在线咨询 CONTACT US
手机:
400-000-9928
电话:
020-36772040
邮箱:
server@gdyulian.com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上胜东街46号上胜创意园I座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公司动态
当上科大“学霸”遇上张江“生态”……
添加时间:2025-08-09

  

当上科大“学霸”遇上张江“生态”……

  在2024胡润U25中国创业先锋榜上,上海贻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贻如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苏睿是榜单中最年轻的创业者。这位202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00后”,放弃了保研机会,选择创业。他创立的贻如生物聚焦于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已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

  贻如生物的诞生地——张江科学城,正汇聚越来越多由顶尖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才俊。坐落于此的上海科技大学,不仅科研底蕴深厚,更是培养了众多创业新星,成为张江培育未来创新力量的重要摇篮。

  在近2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一支规模20多人的科创队伍,正忙着“创造一种全新的皮革”。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将微生物纤维和其他天然材料复合,替代传统化工原料制造皮革。这是贻如生物这家创业企业正在做的事。

  苏睿与张江的结缘始于一场跨越千里的奔赴。2018年,山东滨州高中生苏睿参加上海夏令营时,被上海科技大学独特的“创业气质”深深吸引:“这就是我的梦中情校”。次年,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入该校,进入生命学院范高峰、张翼锋、沈伟及物质学院郑宜君教授的课题组,系统攻克分子克隆、细胞培养等尖端技术。“上科大的科研氛围是对我最早的科研启蒙,学校浸润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让我体会到了张江这片‘双创’热土上的机遇与魅力。”

  即便苏睿求学期间有直升研究生的机会,他却仍毅然放弃,决定专心创业。2021年,苏睿和同学文昱杰在上科大科创产业早期孵化器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室。这便是贻如生物的起点。孵化器内,投资人、企业高管、各校科创创始人频繁交流,为新晋的双创团队提供了宝贵的视野和资源。苏睿坦言:“贻如生物逐渐从迷茫走向确定,离不开上科大的支持。我们(当时)可能是体量最小的,但这里的支持让我们得以扎根。”

  贻如生物作为一家合成生物学材料创新企业,公司致力于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在源头上最大化地驱动材料创新,力争抢占生物材料领域制高点。如今,这家从张江校园走出的企业已稳步迈入发展期,成为生物基材料领域的佼佼者。依托区域赋予的创新基因,公司正加速全球化布局——去年在欧洲布点,预计今年底完成全线年计划在美国建成首条产线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到跨国产业布局,贻如生物以技术突破引领行业变革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张江赋能科创企业的生动注脚。

  正序生物同样是一家在张江创业、孵化自上海科技大学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序生物坐落于“张江药谷”,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致力于利用世界先进的碱基编辑体系,开发突破性精准疗法。据悉,该公司基于以变形式碱基编辑器tBE(transformer Base Editor)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碱基编辑系统创建了多种精准疗法,针对遗传疾病、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布局了多条管线。

  正序生物最新科研成果——碱基编辑疗法,以类似修正笔的方法对患者突变碱基精准修正,力求损伤小、疗效好。据正序生物副总裁武冰冰介绍,公司刚刚为这一疗法提交了关键临床申请。

  这份创新活力的背后,是张江创新生态系统的深度滋养。作为上科大孵化的企业,正序生物从创立之初就获得了全方位支持。在上科大技术转移办公室的支持下,作为全球首创的技术,创新团队申请了全球同步的专利优先权,先后在美国、中国等地获批专利,让创新技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Kaiyun中国 官方网站

  植根张江,正序生物的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不久前,在张江科学城内,公司与跨国企业丹纳赫旗下运营公司Cytiva思拓凡达成重磅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基于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的基因治疗创新工艺解决方案。这场“张江企业间的联手”,将整合各自优势,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疾病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再次印证了张江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

  贻如生物、正序生物只是张江创新生态的缩影,被誉为“中国高教改革试验田”的上海科技大学,还孕育着叠境数字、影眸科技等AI先锋,更催生着跨越产学研鸿沟的革新力量。当实验室的奇思与产业需求碰撞,基础研究的“最初一公里”与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在此无缝衔接。

  2024届上海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1月30日,上科大1147名2024届毕业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7%。其中,就职就业毕业生前往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的比例达76.6%。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张江紧扣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及未来产业需求,持续优化科技、教育、人才 “三位一体” 发展生态的实践。张江既着力引进培养 “高精尖” 人才,也注重培育储备青年 “后备军”—— 其独特魅力吸引众多名校汇聚,从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到不久前正式落子的香港大学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依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张江正为创新人才铺就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成长快车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克隆服务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