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陆)Kaiyun·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020-36772040
克隆服务 PRODUCTS
在线咨询 CONTACT US
手机:
400-000-9928
电话:
020-36772040
邮箱:
server@gdyulian.com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上胜东街46号上胜创意园I座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公司动态
稳中求进启新程丨在昌平以未来产业锚定智慧未来
添加时间:2025-08-01

  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

稳中求进启新程丨在昌平以未来产业锚定智慧未来

  版图上,一串数字勾勒出蓬勃景象:今年1-6月,13家规上企业实现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38.9%;产业规模持续突破,2025年以来新引进南京奥特、罗伯医疗科技、汇博智能、迁移科技、迁易科技、科弛医疗、帕西尼感知、灵犀跳动、海神机器人、易达动擎等

  新入驻的“无人车+无人机+无人船”立体安防无人装备智能制造专家,上海海神机器人落地昌平成立子公司,拟租用未来星科能源谷厂房建设北京总部,将在昌平利用海神机器人无人车+舰载无人机、自动驾驶、5G、AI、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核心技术,搭建项目研发、运营、销售中心,同时建设自动化无人装备生产线,首期项目落地办公和生产空间约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约2000万元将在此搭建研发运营中心与自动化生产线。

  技术迭代同样抢眼:石头科技推出G30 Space探索版家用清洁机器人,配备五轴折叠仿生机械手,将家用清洁机器人推向“仿生化+AI”新维度;松延动力发布人形机器人E1及仿生机器人“小诺”,突破N2前空翻技术;迁移科技将高性能算力模块直接嵌入相机本体,发布机器人引导专用3D智能相机,成功取代传统的“相机+工控机+显卡”架构;月泉仿生发布仿生拉压体灵巧手应手Y-Hand M1、灵敏触觉感知仿生手信手X-Hand M1、全球最小底盘轮式人形机器人博文W-Bo、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博行X-Bot,仿生灵巧手应手Y-Hand M1整手自由度38,全球自由度最高,以国际首创的“仿生拉压体机器人理论与技术”,为仿生机器人建立起全新性能标杆。

  应用场景加速构建:昌平区正谋划“无人园区”示范,在机器人产业园安保和服务、仓库和运输等环节,设立机器人工作站。就入驻机器人企业较多的未来星科智造产业园,围绕清扫、服务等事项构建机器人应用场景。启动应用场景征集工作,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昌平区试点布局,初步谋划“机器人+应急、公共服务、医疗、商贸”等领域20余个应用场景,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优秀的机器人产业链企业集聚。

  “关键技术攻关、首试首用政策已启动兑现。”一位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昌平)一期地下、地上二次结构施工完成,正在进行外立面工程和小市政施工。

  “一周使用一两次仪器,频率不高但成本昂贵,没有那个平台,我们做实验可能要花费一个月,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微元合成创始人刘波回忆,在了解他们对于仪器的需求后,昌平区各部门专门开展调研,在园区装备了高通量自动化实验室,供区域内合成生物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使用。“这让我们可以把更多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加速产品管线进程。”

  7月2日,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正式获批。微元合成全球首创“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通过直接生物发酵工艺获批的企业,也是全国首家获得批准上市的阿洛酮糖生产企业。

  先进技术仪器对于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合成生物制造企业来说,动辄千万上亿元的仪器设备,成为了科研企业的巨大成本。

  “以往想要完成筛选10万次的过程,往往需要多人用几年来完成。”多美康(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志栋告诉记者,使用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平台,则只需要1个人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大幅提升效率,还为企业节约了设备采购成本。在平台的支持下,多美康生物中国重组人源Ill胶原蛋白1068大蛋白长胶原实现了全球突破。

  “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平台集合了丹纳赫生命科学的高通量在线振荡培养箱、SpectraMax酶标仪、封膜机、撕膜机、QPix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等众多先进技术工具,设备之间的连接以Biomek机械手、SCARA机械臂和轨道实现,用以完成从分子克隆到蛋白筛选的全自动化操作,实现了真正高效和全自动化。”昌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除了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平台外,我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围绕产业共性需求,聚焦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等重点环节,搭建菌株构建筛选、质谱检测技术应用、医用材料生物制造、胞内代谢分子动态监测、分析检测、中试验证等13个关键共性服务平台。

  其中,质谱检测技术应用平台配备了40余台高端质谱仪和液相系统,在生物制造、食品和饮料安全检测等领域,从质谱检测、数据分析、设备维护等方面为平台及园区企业提供检测及分析服务;医用材料生物制造科创平台设置了多个细胞间及分子实验室,围绕生物医用原料研发、产品制剂、功效评价等技术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及科技服务,重点布局医疗器械、化妆品、组织再生与修复以及干细胞等业务板块,打造生物医用材料全链条服务新生态。

  此外,《昌平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昌平支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在我区相继出台;两支3亿元的专项基金提供金融支持;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合成生物制造分论坛等论坛活动营造出良好产业氛围。由孵化起步区、转化加速区、高端制造区、总部办公区组成的“四大功能组团”组成昌平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走廊。

  截至目前,昌平区已聚集了12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企业,初步形成集群。这些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上表现突出,汉禾生物制备的纤维素酶突破了丹麦诺维信的技术垄断;双鹤生物的生物法生产1,4-丁二胺打破了荷兰帝斯曼的技术壁垒;毅态生物的气体发酵法生产丙酮、3-羟基丁酸是全国首创技术,微元合成阿洛酮糖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新食品原料。

  未来我区还将聚焦产业需求和卡点堵点,不断完善平台支撑体系,有效支撑产业发展。

  2025新年伊始,昌平区发布6G创新产业集聚区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率先产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6G关键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体系;2030年率先落地6G产业化和商用部署,打造具有昌平特色的首都6G产业发展集聚地。

  距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南门不远处,一栋五层建筑正进行内部装修——这里将是位于沙河高教园的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未来通信产业园,以建设“全球领先的6G技术研发枢纽与产业生态中心”为目标,打造集核心技术攻关、场景验证、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于一体的未来通信产业创新基地。园区规划充满科技激情:通信芯片平台,攻坚6G芯片设计与开发;6G协同创新区,中国移动、电信、联通联合创新中心入驻,开展协议标准测试;垂直场景应用区,布局智能制造、教育智联网等方向,配套学生双创基地。

  “已入驻9支科研团队,引进了我们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三大联合创新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国内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高升对园区发展充满期待,“装修收尾后立即开园,支持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

  在即将入驻未来通信产业园的院士团队实验室里,一套“智简网络”原型系统正高速运转——这是全球首个实现“通信+智能”融合的6G原型。“通感一体化的无人机感知及监测系统,目前也得到了原型的开发,下一步将开展成果的转化。”北京邮电大学研究人员展示着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监测系统原型。

  随着未来产业发展,人们的“曾经想象”正变得触手可及,6G科技也在突破实验室的边缘。

  国内首个6G外场试验网在我区开展建设,推动6G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深度融合,6G外场测试环境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

  启动“创新中心+孵化公司”模式,推动学校科研团队的成果加速产业化应用,并与央企及重点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加速产品落地。

  站在未来通信产业园顶楼,北京邮电大学校园的6G实验室灯火通明,远处机器人产业园的塔吊仍在旋转。

  克隆服务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