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400-000-9928
- 电话:
- 020-36772040
- 邮箱:
- server@gdyulian.com
- 地址:
- 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上胜东街46号上胜创意园I座
Kaiyun中国 官方网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李光鹏教授的带领下,经科技部批准,以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为主体,整合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力量,2017年成立自治区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增强科技储备和原始创新能力”是李光鹏科研团队的主要任务。李光鹏教授在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家畜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起了家畜体细胞克隆技术以及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成功获得国内首批优质克隆肉牛,获得了国际首批克隆绒山羊,国际首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克隆牛。
良种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基础,种质资源是畜牧产业发展的源头动力,李光鹏教授带领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成功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系——“双肌牛”,以在我区有巨大存栏量和良好适应性的肉牛及其杂交改良后代为母本,以生物育种获得的“双肌牛”为父本,通过同期发情-人工输精、超数排卵-胚胎移植、冻精生产-人工输精等现代繁殖技术的综合运用,迅速扩大了纯种和新品种培育群体的规模。李光鹏教授表示,目前,国内优良种牛产业处于上升阶段,种群整体质量依然较差,随着消费升级,开发肉量高且营养价值优越的肉牛,将是肉牛种牛改良方向新的突破口,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李光鹏教授带领团队对标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对接地方主导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未来发展定位。他说,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瞄准国际前沿,发挥本地区家畜遗传资源优势,以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从家畜生殖调控、遗传繁育、遗传与环境互作3个研究方向,解决繁殖瓶颈问题。
李光鹏教授将长期以来散养于草原生态的传统家畜蒙古牛、蒙古羊、蒙古驼、蒙古马定义为“蒙系家畜”。蒙系家畜生长于气候恶劣、生态环境复杂的蒙古高原,抗逆性、抗寒性、适应性强,生产繁殖性能好,且具备强烈的遗传基因,是宝贵的遗传资源。然而,随着消费升级,体积小、生长周期慢的特性严重制约蒙系家畜产业化之路,加之与外来品种杂交泛滥,种群数量和质量急剧下滑。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份宝贵的遗传资源,挖掘培育新型蒙系家畜,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为充分了解各地牛羊品种分布和种质资源特性,李光鹏教授调查采集了区内外20个绵羊品种/系、10个肉牛品种/系,并采集了相关血液、组织器官和毛发等样本,针对不同牛羊品种测定了包括体重体尺、血常规、血液生化、繁殖性能、屠宰性状、脂肪酸分析等几大性状70多个指标,为基础研究和畜牧业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李光鹏教授带领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介入,在蒙古牛遗传改良与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研发和应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并与自治区12家草原家畜养殖知名企业密切协作,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从F1、F2到F3代,如今,茫茫大草原上,优质蒙古牛公牛、安格斯公牛、和牛公牛、渤海黑牛公牛和双肌臀鲁西黄牛、西门塔尔牛……一大批适合本地区饲养、生长指标优异的新型种牛、新型肉牛茁壮成长,为我区新品系繁育打下了坚实的种质基础。
除了牛遗传改良育种,李光鹏教授还在良种羊培育方面也获得了突出成果,在四子王旗全国最大的黑头杜泊种羊繁殖基地、全国最大的杜泊羊-蒙古羊杂交肉羊生产育肥基地,李光鹏教授率领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实施创制的“杜蒙羊生态型养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激发了广大牧民对生态养殖的热情。李光鹏教授每年都会亲自上阵,手把手地为养殖户培训、指导,让他们及时掌握生态养殖的新技术、新方法。
2016年,李光鹏教授首次将新西兰培育的高产乳用绵羊新品种戴瑞羊(Dairy Meade)的冷冻胚胎种源引入国内,前瞻性地布局乳用绵羊研发并组建奶绵羊课题组,开展纯种繁育与新品种培育工作。目前,共建了3个奶绵羊繁育联合研究基地,新品种培育群体超过万只,已形成国内最大的“蒙古奶绵羊”新品种培育和生产群体,并开展了绵羊奶的试生产。“蒙古奶绵羊”乳质、肉用性能优良,不仅产奶量、繁殖率高,而且产毛性能好,成功填补了我国奶绵羊品种及绵羊奶产业2项空白。奶绵羊新品种的培育和产业化,将以全新的姿态为我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乳业振兴”提供新动能,同时为国家奶业多元化、高端化、品质化发展注入新活力。